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时间:2025-09-19 11:48:15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汇编15篇)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汇编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国演义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

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先来说说曹操这个人物。曹操是十分奸诈的人。他误杀了好人,明知错了,还要继续杀,其无情无义至此,陈宫便离他而去,曹操后来说的那句话耐人寻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奸诈带来的只会是一时的小利,自然会遭到报应。有一些人刺杀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败了,否则这位曹阿瞒也不会叱咤风云了。

与曹操相反的一个人物就是刘备了,他以仁义当先,热爱百姓。刘备的行为都与曹操相反,受难时,还带着百姓逃命,他管理一个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吕韦和郭嘉,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脱险。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

与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绍了,照说袁绍与曹操一战的时候,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袁绍为人不重视人才,却听信一些小人的话,致使败给了兵力较少的曹操。

这本书让我学到:要善于听取好的意见。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前面对庞统这个外人,毫不犹豫地相信了他的“连环计”,面对另一个臣子对他的忠言:“若敌人用火攻,如之耐何?”他却不听,不然也不会败了。另外一次就是刘备在一片靠近水的树林中安七百里连营,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议,说敌人如果用火攻怎么办?但他没有接受,致使后来真的被陆逊七百里火烧连营。所以,能否正确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最终成败。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也给我许多启示。那些贪财,贪色的人,最终一定不会有好结果。董卓与吕布之所以会兵刃,因为貂婵在中间挑拨离间。三国中还有一些卖主求荣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结果。与之相反的则是关羽,他不贪财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若不是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和孟达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死得那么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为人不能贪财色,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刚正不阿的人。

三国演义中,还可以学到许许多多的东西,比如研究历史的规律,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成败原因。名著是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推敲的,好的名著伴人一生成长。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2

我读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看《三国演义》的译本了,那是译本注音的绘本读物。里面的人物个个都很鲜明,故事情节是那么的吸引人,充满了计谋和策略。“桃园三结义”、“火烧赤壁”、“空城计”等经典故事真是百看不厌,我感叹诸葛亮的忠诚和聪明才智,崇拜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勇猛,也喜欢让人们褒贬不一的曹操。

其中我最喜欢“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中我最喜欢刘备、张飞和关羽。刘备虽然是汉朝中靖王刘胜的后代,但是他从不仗势欺人。张飞虽以杀猪买酒为业,却心怀一颗报国之心。再说关羽他是一个对朋友有情有义的人,这就是我喜欢他们的原因。

他们结义三兄弟是为了心中同一个梦想——平定大乱,消灭黄巾军,打败曹操,让百姓过上幸福安稳的日子,而走在一起的。因为同一个梦想,同样的雄心壮志,他们彼此结识,彼此欣赏,从而结义为生死兄弟,福祸共享。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我暗想:等我长大了,也要像刘备、张飞和关羽他们一样,报效国家,为我的祖国做出贡献。

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三国演义》这本书帮了我不少忙呢!暑假里的一天,妈妈加班还没回来,爸爸突然接到电话要出去接人,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了,原来以为没什么好怕的,可是爸爸走后,家里静悄悄的,我越来越害怕,脑海里闪现出各种画面,如果坏人来了怎么办呢?看着旁边的《三国演义》,我计上心来——“空城计”!于是,我把家里的灯全打开了,接着觉得不安全,又把电视机开起来,把音量调高,造成家里有很多人的感觉,这样即使有坏人来了也不敢进来。爸爸回来后还表扬我聪明呢!

看起来阅读的好处真不少,我一定要坚持阅读!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词出自《三国演义》,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的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曹操,孙权,刘备的英雄人物风云再起,纷争不断,生动地描写的蜀魏吴三国之间政治和军事的冲突和最终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涿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中前期刘备和曹操之间相互征战,中后期司马懿和诸葛亮斗智斗勇。翻开它就犹如展开了一幅历史画卷,这幅画卷里既有鼓角争鸣,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文臣武将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纷争,同时也有情意深长的友情。

这本书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忘。有求贤若渴的曹操,气量狭小的周瑜,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仁德善良的刘备,乐不思蜀的刘禅,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鲁肃,忠心耿耿的赵云,义薄云天的关羽等。我最欣赏的人物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诸葛亮出山前三分定天下,出山后连用三把大火,挫动曹军的锐气。分别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其中火烧赤壁更是使得曹军大败。他能言善辩,曾在江东舌战群儒,让孙权派兵救刘备。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更显得他神机妙算。连周瑜都输他一筹,他洞悉敌友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上演空城计,退了司马懿五十万大兵。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一心一意操劳蜀国大小事宜,他六出祁山想尽快收复中原却不幸在五丈原逝世诸葛亮一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我最佩服的人物是仁德的刘备。他三顾茅庐不顾兄弟的劝告执意进山三请诸葛亮可见他礼贤下士。他宁每日步行十里也不弃百姓于不顾,可见他的仁义。也正因为刘备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君主,才能让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三国演义》这本书有许多精彩的内容,如赵云长坂坡单骑救主,张飞长板坡吼退曹军,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等。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之后我明白了做事前要思考清楚要考虑这件事带来的后果在学习上不能骄傲自满因为骄兵必败,我们应该像诸葛亮一样,心胸宽阔,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挑战!以上是我读《三国演义》的感想。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4

《三国演义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写的一部历史小说,文中写了魏、蜀、吴三国演义争霸,最后被司马家族灭掉的故事。

……此处隐藏4687个字……无能的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为人宽厚的鲁肃,仁义的刘备,骁勇善战的张飞、许楮、典韦等,个个描述的生动、形象。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虽有许多个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第一个就是关羽,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后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唯有忠、勇能够比喻他。他虽然降敌,但忠于故主,一知故主消息,便会不以千里万里相投。这不可是忠,还是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很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之后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一名著,给他刮骨疗毒也一点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第二个是一个忠臣,更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并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巧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智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做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当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第三个是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因为大家对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所以作者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但他可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不仅仅如此他还是个实干家,以往行刺董卓,召集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也对他有了新的看法。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个英雄任务人物更是给了我很深刻的感受,他们有着常人没有的优点,这很值得我学习。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3

小的时候,活泼好动的我常常静不下心来读书,觉得书太无聊了,还是游戏好玩。真不知道大人说的黄金屋和颜如玉到底在哪里。

直到有一次,我随手翻了翻了一本姐姐的《三国演义》,他的作者是罗贯中。刚看到了桃园三结义,就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刘备、关羽、张飞萍水相逢,三人都有为国效力之心,而且志趣相投,于是桃园结为异姓兄弟,投靠刘焉。

接着书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书中塑造众多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重如山的关羽,爽直粗犷的张飞……还有我最喜欢的浑身是胆的赵云。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赤壁之战。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周瑜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黄盖借着风势带船猛冲进曹军水寨放火。曹军的船阵很快地都烧了起来。一眨眼工夫,已经烧成一片火海……

前几天我和爸爸讨论张飞之死时,我俩互不认输。爸爸认为是张飞睡觉的时候,被敌军所杀。而我认为张飞临出兵前,因为平时他对手下经常鞭打,手下将领为了报复他,将其杀害。最后妈妈决定买一本原著《三国志》,让我在书海中找寻答案。盼望着新书的到来,我又可以品味这些精典故事了,期待ing。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4

这天,我读了少年版的三国演义。这本书资料丰富,人物个性鲜明,然后故事鲜活形象,令我百看不厌。在这书中,鲜明刻画了孙权的以貌取人,刘备的仁慈与敬才,曹操的奸诈与自负,孔明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君子之言,小人之腹等等,这许许多多的故事,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比如,第一章,豪杰聚首桃园结义,让我懂了干什么事,都要重情重义,遇事要有情有义,待人要情义相融。第十五章,刘玄德三顾茅庐,以礼求贤,礼待贤达的故事,让我慬得了做人要谦虚,做事要律己,待人以礼,处事以理;同时也感到,如果四(6)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很好地辅佐班干部工作,这样我们班的群众就会更加有魅力。

这篇小说,不只是教给了我们如何待人处事,也教给了我们自身要有宽阔的胸怀,遇事不能斤斤计较,如孔明施计三气周瑜,原因在于周瑜气量狭小造成其悲惨结局,这让我体会到,看到一个比你强的人,就应当虚心地向他学习,而不能用一种嫉妒的眼光来看待他,否则就会越来越来恨他,最后自己气死了自己,所以我们要放开胸怀,如大海纳百川的容量,才会有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5

正是初夏。

刚下过小雨,打开窗子,躁气扑面而来,望着湿滑的石板路,无奈笑笑,随手捧起一本书,就着细细的晨光,品着。

尘土飞扬的战场,随着淡淡墨香,渐隐渐显在眼前。

那是珠迸于玉盘,露撒于香兰,凤鸣于东山,龙啸于天穹。时急时缓,时扬时抑。时为流水潺潺,时为泰峰崩裂。

踏过苔痕上阶,草色入帘,弦音漫漫,满室盈人,香火微明。帘外,正有三人跪坐。忽,弦丝慢转,时有鸟雀稠啾,往来轩外。忽,弦丝一紧,时有三马嘶鸣,奔于林内。声愈促,弦愈急,霎时戛然,满室寂静。卧龙居内,弦音再漾,羽扇轻摇。

看过朔气满天,雾色拂弦。笑意漫漫,满室醉人,依旧阖目。篷外,立有三千草人。忽,鼓声轻响,时有鱼虾往来,潜于水中。忽,战鼓雷鸣,时有万箭齐发,啸于雾中。声愈促,箭愈急,霎时戛然,满湖皆静。木船篷内,笑声再漾,映澜无声。

走过火光冲天,杀气四溅。肃气漫漫,满室煞人,旗声呼啸。岸边,正有八万战船。忽,铁链抖动,时有喊杀阵阵,回于湖上。忽,木浆快摇,时有火声阵阵,定于船上。声愈促,心愈紧,霎时戛然,战声皆静,赤壁崖上,刀声依旧,一骑无声。

书与我,已然两个世界,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轻倚在三国的路口。听风声四起。像这样,倚在窗口,看一行行隽永的文字,坐拥一杯茶的温暖。这样的静,能让一颗心在浮华中得到应有的云淡风轻。

我想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故事中会看到不同的内在,有的人看三国,看到了阳刚之气,有的人看三国,看到了阴柔之美,有的人看到了喧嚣,有的人看到了婉约,只有用心品,总能品出不同的滋味。

每次轻抚淡黄色的书页,不由自主地想起黄沙纷飞的战场,慢慢的,渐隐在清茶中,消失在檀香弥漫中。

爱三国,爱你的动中之静,捧着书,回味慢下来的时光。

点评:一、构思巧妙。开头简洁,交代初夏时节,因气躁心烦随手拿起一本《三国演义》,主题部分采用蒙太奇手法,将《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故事:三顾茅庐、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三个故事以电影镜头式展现。结尾“看一行行隽永的文字,坐拥一杯茶的温暖。这样的静,能让一颗心在浮华中得到应有的云淡风轻。”既展现了名著的艺术魅力,又照应了开头。“爱三国,爱你的动中之静。”点明主旨。二、语言凝练。多用短句,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作为七年级的学生,能做到这些,堪称不易。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